原標題:
點土能成“金”!福安這位了不起的農藝師,你認識嗎? 福安新聞網消息 科技特派員、寧德市農科所農藝師蔣元斌,多年來,帶領團隊聚焦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需求,致力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研究,積極推廣新品種、新技術、新模式和新業態,為我市科技興農、鄉村振興不斷作出新貢獻。
走進寧德市農科所的植物培養研究室,一排排金屬架上。整齊陳列著瓶苗,由蔣元斌親手培育的脫毒太子參、草莓等植物幼苗正在這里靜靜地生長。寧德市農科所農藝師蔣元斌說:“通過我們的脫毒處理后,“太子參花葉病”就沒了,然后抗逆性也會增強,特別是產量會平均增長20%-30%,避免減少農藥使用量!
作為農業科研的一員,多年來蔣元斌一直奮戰在生物技術研究的一線陣地上。我省是全國最早種植甘薯的地區,近年來,他帶領甘薯育種團隊積極承擔國家、省、市相關科技項目,日復一日地奔走在田間地頭進行甘薯莖葉樣本試驗,并與農民朋友交流探討栽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,育成的“寧薯6號”“福寧紫3號”等6個甘薯新品種通過福建省品種審定,并在全省大面積推廣,累計創造社會經濟效益10億多元。同時,他還圍繞太子參、石斛、金線蓮等珍貴稀有、經濟價值高的中草藥產業,大力開展種植應用技術和基礎研究,以及產品的深加工與綜合開發研究,解決相關聯企業制造成本高等問題。
寧德市農科所農藝師蔣元斌介紹:“使用金線蓮這塊,傳統用莖段進行培養,后面我們發現應用愈傷組織培養,方法效率更高,然后可以節省很多成本,后面還跟企業進行對接,企業對我們這個技術也是感興趣的。
2012年以來蔣元斌先后承擔或參與國家、省、市級科技項目9項,其中主持省、市級科技項目各1項,2項獲國家發明專利;1項獲神農福建農業科技獎三等獎,同時還參與編著《實用中草藥》學術著作,努力實現用科技向綠水青山要“金山銀山”,助力農民增收和經濟綠色發展。(鄭涵文 科技特派員、寧德市農科所農藝師蔣元斌,多年來,帶領團隊聚焦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需求,致力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研究,積極推廣新品種、新技術、新模式和新業態,為我市科技興農、鄉村振興不斷作出新貢獻。
走進寧德市農科所的植物培養研究室,一排排金屬架上。整齊陳列著瓶苗,由蔣元斌親手培育的脫毒太子參、草莓等植物幼苗正在這里靜靜地生長。寧德市農科所農藝師蔣元斌說:“通過我們的脫毒處理后,“太子參花葉病”就沒了,然后抗逆性也會增強,特別是產量會平均增長20%-30%,避免減少農藥使用量!
作為農業科研的一員,多年來蔣元斌一直奮戰在生物技術研究的一線陣地上。我省是全國最早種植甘薯的地區,近年來,他帶領甘薯育種團隊積極承擔國家、省、市相關科技項目,日復一日地奔走在田間地頭進行甘薯莖葉樣本試驗,并與農民朋友交流探討栽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,育成的“寧薯6號”“福寧紫3號”等6個甘薯新品種通過福建省品種審定,并在全省大面積推廣,累計創造社會經濟效益10億多元。同時,他還圍繞太子參、石斛、金線蓮等珍貴稀有、經濟價值高的中草藥產業,大力開展種植應用技術和基礎研究,以及產品的深加工與綜合開發研究,解決相關聯企業制造成本高等問題。
寧德市農科所農藝師蔣元斌介紹:“使用金線蓮這塊,傳統用莖段進行培養,后面我們發現應用愈傷組織培養,方法效率更高,然后可以節省很多成本,后面還跟企業進行對接,企業對我們這個技術也是感興趣的。
2012年以來蔣元斌先后承擔或參與國家、省、市級科技項目9項,其中主持省、市級科技項目各1項,2項獲國家發明專利;1項獲神農福建農業科技獎三等獎,同時還參與編著《實用中草藥》學術著作,努力實現用科技向綠水青山要“金山銀山”,助力農民增收和經濟綠色發展。(鄭涵文 林玲鳴)
福安新聞網www.igoxweef.buzz